常見問題
在我市經濟作物中,中藥材種植面積占比不大,品種主要有貝母、元胡、白術、附子、金銀花、芍藥等。據市林果站統計,去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為14934畝,產量達到15066噸,產值22316萬元,但畝均產值達到1.49萬元,較大宗農作物產值高出許多。我市中藥材種植貝母面積最大,達12444畝,平均畝產1.33萬元。還有通州區的白術和附子,分別為1020畝和1100畝。
中藥材種植海安種植面積最大,貝母種植面積達到4000畝,年增加1000畝。貝母基地的迅速崛起,得益于當地農技推廣站的技術支撐。海安角斜農技站農藝師都隨著科技入戶掛鉤到戶,負責技術指導,去年種植大戶石子明的貝母出現葉黃現象,農技人員上門開“處方”,用藥一星期后就解決了發黃現象。同時,也得益于各地合作社體制創新。海門德勝鎮李彬村成立了“樂萬家貝母生產合作社”,采取“合作社+社員+市場”的經營模式,為種植戶提供產前、產中、產后的一條龍服務,年銷售收入4000萬元。
如何發揮農技、合作社優勢,促進中藥材產業的發展?市農委主任朱進華認為,應當尊重藥農的意愿,強化對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導,只有既靠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,又擁有靈活的信息網絡,才能發揮優勢,促進中藥材產業發展,達到富裕農民的目標。
- 上一個:安徽亳州:藥材之鄉 美譽名揚
- 下一個:發揮合作社優勢 推進中藥材發展